在萬物復蘇、春光明媚的美好時節,我們迎來了第109個“三八”國際婦女節。在此,我們向全市婦女姐妹們送上一份衷心的節日祝福,道一聲“辛苦了”!
作為專屬于女性的節日,我們看到,近些年來,每到“三八節”來臨,各地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,各個單位乃至眾多企業都會組織女性職工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,或出行、或郊游、或娛樂,商家們也以此為噱頭,假關愛婦女之名大搞促銷,趁機賺上一筆,廣大女性同胞在這熱鬧、喧囂、歡樂的氛圍中高高興興度過了自己的節日。然而,這種貌似喜慶的過節方式,似乎正漸漸遠離“三八節”的本意,好像忘記了我們為什么出發,以致于一陣熱鬧喧囂之后,一切照舊,周而復始,什么都沒有留下。常言道,不忘初心,方得始終。慶祝“三八節”,喜慶熱鬧是必要的,但更重要的是,不忘其宗旨,回歸其本意,這個節日才真正具有意義,才能永不褪色。
“三八節”的全稱是“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”,又稱“國際婦女節”,以1908年3月8日,15000名婦女走上美國紐約街頭舉行游行示威,喊出“面包和玫瑰”的口號為發軔,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。在我國,從1924年第一次公開正式慶祝“三八”國際婦女節以來,已經走過九十多年歷程。作為婦女權利地位意識覺醒、爭取與男性平等地位與權利的標志和廣大婦女在經濟、政治、社會等方面作出的貢獻和取得的成就的見證, “三八節”本質上就是一個紀念女性不斷追求平等權利和取得社會成就的節日,是提高婦女的政治社會地位的重要體現,也是對廣大婦女的關愛和尊重。一個多世紀以來,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民權運動的不斷演進,婦女事業蓬勃發展,婦女的社會地位普遍提升,婦女的基本權利得到保障,婦女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。但是,也不能盲目樂觀,要真正實現男女平等的終極目標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這也是為什么直到今天我們仍然要堅守“三八節”的原因所在。
馬克思說,社會的進步可以用女性的社會地位來精確地衡量。誠如斯言,婦女的發展程度,反映著社會文明的刻度。毋庸諱言,雖然婦女解放、男女平等早已標記在女權運動的旗幟上,但從現實情況來看,對女性的偏見、歧視以及不公正待遇等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。就在最近,人社部、教育部、全國婦聯等九部門聯合印發《關于進一步規范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》,對就業性別歧視劃出紅線,明確規定各類用人單位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擬定招聘計劃、發布招聘信息、招用人員過程中“不得以性別為由限制婦女求職就業、拒絕錄用婦女”等“6個不得”,以此規范招聘行為,促進婦女平等就業,可資作為佐證。這些問題的存在,凸顯了女性群體面臨的諸多難題與痛點,需要我們逐步加以解決。
沒有婦女,就沒有人類,就沒有社會。實現男女平等是現代社會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,當然離不開各級黨委、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,離不開創造尊重婦女、關愛女性的良好氛圍。但就女性自身而言,幸福不會從天降,平等的權利地位、各項合法權益要靠自己努力去爭取、去維護、去捍衛,自尊、自信、自立、自強是女性安身立命之根本。廣大婦女姐妹要丟掉幻想、不靠不等、主動作為,不斷提升自身素質,積極投身社會實踐,以拼搏和奮進去開拓屬于自己的那一片藍天,以辛勞和付出去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,充分展現女性的時代風采,進而贏得社會的尊重。
一年一度的“三八節”來了,慶祝也好,紀念也罷,請不要忘記節日的初衷,堅定信念,繼續前行,你的世界會更加精彩!□ 資陽日報評論員
責任編輯:裴書平